News
郑志明的一席话,说出了许多产业工人的心声。近年来,一项项行动密集展开,打破职业发展天花板、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全国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加快建设公共实训基地和工匠学院、增加产业工人在各级各类评选中的名额比例等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动产业工人的地位和待遇进一步提高,激励广大劳动者练强精湛本领、尽情施展才干。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讲解和讨论后发表重要讲话。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的新形势,总书记强调 ...
2021年11月,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时首次提出,“中国将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同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意见》;次年12月,商务部等14部门公布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地区名单,北京、上海等9地 ...
对读书的热爱与痴迷,贯穿习近平的人生轨迹。从梁家河的窑洞到清华大学的课堂,从基层工作到治国理政,习近平一路走来,始终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
“高炉卫士”孟泰、“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蒋筑英、“宁肯一人脏、换来万人净”的时传祥、“蓝领专家”孔祥瑞、“金牌工人”窦铁成、“新时期铁人”王启民、“新时代雷锋”徐虎、“知识工人”邓建军、“马班邮路”王顺友、“白衣圣 ...
当地时间4月24日,美国艾奥瓦州首府得梅因市,世界粮食奖基金会总部大楼内正在举行一场特殊的聚会。艾奥瓦州友好委员会董事卢卡·贝隆向记者轻轻展开贺卡,气势磅礴的国画名作《江山如此多娇》映入眼帘。
一条巷,仅六尺,却承载着千百年的中国智慧。安徽桐城的六尺巷,一个因“和”而生的地方。2024年10月17日,习近平走进六尺巷,诗书照壁前,他重温张吴礼让典故。 从中国放眼世界,“六尺巷”里的“和合”智慧,包含着解决人类纷争的“中国方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世界落地生根。 跟着总书记的文化足迹,感悟六尺巷的“以和为贵”。
湖南日报4月26日讯(全媒体记者 刘雨菲)记者从近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第十三届中国(湖南)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将于5月16日至20日在郴州举办,主题为“摘颗星星送给你”。 本届矿博 ...
湖南日报4月27日讯(全媒体记者 李治)长沙城市精细化管理升级再显成效。启动市容秩序“百日攻坚”行动一个月来,长沙五一商圈环境秩序明显优化,全面迈入“全时管理”阶段——通过24 ...
出口额10.3亿元人民币,占全国烟花爆竹出口总额55.5% 湖南日报4月27日讯(全媒体记者 彭可心 通讯员 郭畅 唐铭宏)长沙海关今日发布,今年一季度,湖南省出口烟花爆竹10.3亿元人民币,较去年 ...
湖南日报4月27日讯(全媒体记者 彭雅惠)今天,我省84名“新晋”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前往北京,参加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我省此次赴京接受表彰的84位全国劳动 ...
湖南日报4月26日讯(全媒体记者 邓玉娇 通讯员 胡孟婷)近日,长株潭知识产权保护司法协作基地在湘潭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揭牌,这标志着三地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化、常态化,从“单兵作战 ...
Some results have been hidden because they may be inaccessible to you
Show inaccessible results